中国社会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重构医患关系

岳源:缓和医患矛盾最迫切的是做好沟通工作,专业人做专业事,非专业人信任专业人,才是正常社会应有的状态。
2018年10月16日

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婚礼

李江:国庆前夕,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正在举办婚礼。婚礼上,新娘向新郎、我的高中同学赠送了他最爱的《资本论》。
2018年10月11日

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邓聿文: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论空间,官本位的行政体制和科研体制抑制人才成长,是影响科研、学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018年10月13日

主席为什么不能被@?大学生滥权现象的社会学浅析

凌云、李彤:“主席不能被@”等事件反映出学生对权力无意识的崇拜和对官僚模式的盲目模仿。高年级学生的权力从何而来?学生组织如何演变成了权力泛滥、官本位思想传播的温床?
2018年10月11日

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态度?

邓聿文:减税,保护私有产权,平反一些市场反响强烈的民营企业家冤假错案,消除市场准入壁垒,是需要做的几件事。
2018年9月30日

“十一”前夕再议中国高速公路

王军:交通公路系统需要改革,思路是还原公路的公共物品属性,尤其要防止公路成为少数既得利益者的私家地盘。
2018年9月30日

文明融合与文化更新:中国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汪铮:中国的成就值得国民骄傲,但可持续的进步来自文化,来自体制,来自推广优秀文化和培养合格公民的国民教育。
2018年9月25日

如何理解改革五十人论坛传递的讯息?

邓聿文:五十人论坛表达了一种对改革的支持姿态,然而,若把这次会议解读为中国改革重启信号,还是勉强了点。
2018年9月20日

中国的年轻人与年轻的中国:一个美国90后的观察

戴三才:这一代年轻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代可以权衡“想要什么”与“需要什么”的人。他们是有身份意识的、不安分的一代,也是将决定在现代世界中,作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的一代。
2018年9月14日

悬崖边上的中国师生关系

文玉伯、张丹:“天地君亲师”的传统师道尊严已经一去不返,发达国家模式的教师职业化尤其职业伦理,则远未确立。
2018年9月13日

“娘炮”讨论与缺席的性别平等教育

袁漪琳:攻击“娘炮”,凸显中国社会对性别歧视的麻木。在“一刀切”的性别文化中,任何性别都是永远的输家。
2018年9月10日

资本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角色

刘远举:资本的中国故事,与中国的其他方面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其说是资本的,不如说是政治的。
2018年9月5日

从共识到契约

张千帆:对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家建构的基础,左右两派要达成某种共识,并要把共识转化成自己愿意遵守的契约。
2018年9月14日

中国需要一场亲子关系的革命(下)

彭小华:中国父母的养育思想正处于从传统专制主义向现代人文主义的过渡阶段,接受了一些人文主义的养育理念,但实践中仍呈现出浓厚的传统家长制色彩。
2018年8月31日

中国需要一场亲子关系的革命(上)

彭小华: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根本上都是父母的问题,需要检讨的是父母。同美国家庭相比,我们的养育问题严重太多,反思与改变已经迫在眉睫。
2018年9月2日

延禧攻略击中软阶层社会痒点

徐瑾:软阶层社会,如何安抚下沉阶层将是巨大产业;无论是《黑镜》中比赛还是抖音延禧攻略,已暗示消费降级无可避免,而文娱行业先行一步。
2018年8月28日

中国的精神卫生、强制收治和任意拘留

殷驰、孔杰荣: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强制收治方面,任意拘留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在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方面仍大有可为。
2018年8月26日

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存疑主义”

岳源:培养公众的“存疑”意识,不仅能够减少个人损失和社会成本,也能形成多元的意见环境,让真理越辩越明。
2018年8月23日

MeToo之后,为什么有必要在中国大谈女权?

袁漪琳:不能认为只要实现“人人平等”的梦想便可坐等岁月静好,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有其独立存在的正当性。
2018年8月21日

顽强的深圳城中村

受到低廉租金的吸引,深圳的1200万人口中,约一半住在城中村,虽然政府早有拆迁改造计划,却一直进展不顺。
2018年8月21日

“米兔”——中国版的MeToo

中国近期一波名人被曝涉嫌性骚扰,此事在网上引发热火朝天的讨论,而为应付网络审查,各种隐晦词语应运而生。
2018年8月21日

当美国千禧代遇上中国“草莓族”

刘裘蒂:正当美国年轻人对同龄的中国千禧代感到好奇,并有深入了解的欲望之时,贸易战是否会扭曲他们的认识?
2018年8月17日

中国社会新阶级分析

邓聿文:尽管中国不提倡阶级分析了,但在当下大转折时期,要看清社会未来走向,有必要重新捡起这一认识工具。
2018年8月15日
|‹上一页‹‹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