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市场活动

《明报》专访张力奋:新闻教育核心专业与自尊

2010年6月10日《明报》 作者: 邵君義

是次与英国《金融时报》(FT)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访谈,原订为一个多小时,结果聊了长达两个多小时,从香港新闻业到大陆传媒教育与新闻自由。于上海长大的他,1988年到英国留学深造,一去二十年,留在彼岸的国际传媒机构,先是BBC,后加盟FT,不仅养成了纯正的英国口音和优雅语气,表达意见时也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一月中旬,张力奋暂时放下伦敦繁重的工作,到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逗留一学期,当客席教授。 “我属于两栖动物,一直在传媒与学界游走。做新闻做累了,就爬上岸来,到大学里歇歇脚,教教书,想想问题。2003 年我曾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这次有幸能当几个月香港人,体验香港的实情。”虽然张力奋谦虚地表示自己对香港新闻界理解有限,但也分享了一些独到的看法。

香港传媒趋“小报化”

“香港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一直很特殊。在冷战年代,香港几乎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唯一窗口。她是贸易自由港,也是资讯自由港和国际新闻重镇。香港的报业风格独特,中西合璧,言论副刊自成一体,政治立场多元,以不同声音,服务不同的读者群或阶层。”张力奋坦言,九七回归以后,不少国际传媒机构或移出香港,或减员,不免削弱其国际新闻中心的地位。而本地的传媒业,现况也不景气。“近来读报,觉得以前香港报纸最独到的大陆报道与评论,现在似乎单薄了,有退隐之嫌;社评对重要的公共议题有时缺乏声音或明晰的立场;同时,传媒‘小报化’的趋势与煽情加剧。不少人感觉香港传媒的自我审查越来越明显,但也有观点认为香港新闻自由大体上无碍。九七之后,香港进入一国两制,尤其是媒体产权转承的问题出现后,公众对新闻自由的讨论渐渐增多,比如香港电台这样的公营媒体如何当好社会公器、私营传媒的社会责任、媒体与政府间的制衡,港人很关注这些问题,能听到很多不同声音,这是好事。”

张力奋念新闻出身,既拥有博士学位,又是传媒人,一直关注大学新闻教育。“新闻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却在新闻实务之外,那就是人文通识与批判精神。否则这门学科很可能学不足,术有余。”张力奋认为,两岸三地的新闻教育受美国的影响最深,以培养专业记者为宗旨,重视实务。 “英国则不同, 鲜有新闻专科,求诸于人文通识教育与训练。记者的学科背景极广泛,很多念的是历史、文学、经济学、政治或哲学法律科学。英国人的思路是,一旦有基本的人文学养,懂得如何独立思考分析,如何采集评估证据,甄别知识,有了基本训练,以后经过专业训练,做什么都成。当然包括当记者。”

大学应是理想绿洲

无论哪种新闻教育方式,张力奋认为,新闻技巧虽重要,却不是最根本的。他停顿了一下说: “新闻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精神与自尊。自己必须瞧得起自己。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新闻教育,不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实践新闻理念,他们只能在痛苦之余,希望把课堂里学到的东西赶快忘掉。”

张力奋又表示,大学应该是个思想的乐园。现在大陆很多大学,规模庞大。但问题是,校园的“围墙”越来越低,甚至完全倒塌。“大学应是最后一块理想的绿洲,倒不妨把围墙修筑得高些,至少能抗拒一些些外面的乱象。”中国社会的转型剧烈,大学正遭受官场和市场的双重诱惑,保持住自己很艰难。“就拿新闻教育讲,大陆现有近800 所新闻传播科系,在校生达20 万人。如果新闻业与记者得不到基本尊重,新闻教育的处境就很尴尬很无奈。”

北京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呼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几天后,湖北的人大代表李省长因不满一名女记者提问,夺下对方录音笔,引发公众特别是新闻界的强烈反弹。张力奋说:“在权力面前,记者如果得不到基本的平等与尊重,大学里讲再多的采访技巧恐怕也是徒劳无力。李省长若能顺应民意,向记者说声道歉,应是对中国新闻教育的特殊贡献;另一方面,记者也需要自尊。两会时,年轻记者变采访为追星,签名拍照,国事娱乐化;如果红包和有偿新闻泛滥,令公众侧目,记者的专业地位只能是空谈。”

基石学科被边缘化

在英国生活多年,张力奋谈到,不只香港和大陆,一些有深厚人文教育传统的发达国家,大学教育也日益商业化,知识仅是工作挣钱的资本。 “比如,现在美国仅有百分之二的大学生读历史,却有近四分之一读商科。英美欧陆大学的哲学系历史系越来越边缘化,招生人数下降得很快。但是,可悲的事实是,这些被边缘化的学科,正是大学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基石。”张力奋认为,东西方都出现这种不幸,但西方的人文教育历史毕竟漫长,底蕴深厚,有老本可吃,不会一下子消失,而东方的情形无疑更坏。

张力奋一边喝着中国茶,一边说,他接触过不少香港的传媒同行,相当敬业本分,立场独立,坚守专业底线。当记者提到香港记者的人工待遇颇差时。他自嘲说,当记者辛苦,很难发财,但至少要让他们过舒适体面的生活。你要让记者担当公众责任,少受诱惑,就不能对他们礼薄。如果人工低,精英人才面对新闻业可能退避三舍,这是公民社会的不幸。

“记者头上有光环时,人称‘无冕之王’。受诅咒时,骂名更多。新闻的生产毕竟是人的活动。人有欲望、有偏见,会轻信片面。好的新闻教育则训练学生如何克服人性弱点,按照大家认同的一套专业规则来行事。”他如是说。

张力奋说,记者尊重自己,社会才会尊重你,先有鸡再有蛋。“第一是记者必须坚持专业操守,保持独立;第二是社会必须体恤他们的专业精神。”所谓专业自尊,或新闻道德,在张力奋的眼中,都与专业主义有关。“要相信自己所做的对社会公众有益。如果不守底线,传媒就会失去社会尊重,其商业价值亦会受损。其实,专业精神不只是纯粹的道德追求,也是商业利益保障机制。权威与公信力是最重要的资本,这是长远之策。大陆一些报刊明确声明拒绝红包和有偿新闻,经营上都很成功,如《财经》、《第一财经周刊》和《南方周末》等,就是例子。”

老记者稀有而重要

张力奋记起近期看过的一个民意调查,是各种职业在香港受欢迎和尊重程度的排名榜,结果并不意外,排头数名的不外乎消防员医生护士等与治病救人有关的职业,记者排行中间偏后,排名最低的是风水师,这大概与陈振聪脱不了关系。张力奋看罢也不禁会心微笑。对新闻业未来,张力奋虽怀有期待,却不无隐忧。“你有没有发觉,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年青。记者是碗青春饭,老记成了是稀有动物。哪有白宫或唐宁街10 号记者会上的一片白发记者!这很可惜,专业精神与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变得很困难。”他说,新闻是人文生产,需要时间,成熟是重要的资产。

谈到大陆传媒界现状,张力奋说,眼下有意思的是看似矛盾的两条线。“一方面,大陆的言论空间仍在拓展,资讯选择增多,舆论与观点多元,不同群体的声音在增加;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强化对传媒的管制力度,运作在高度细化。我觉得,只有这两条线加在一起,才是较完整的故事。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家突然恍然大悟,新闻与传媒成了大家都想玩却都不熟悉的新游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特朗普和海湖庄园的力量

这位前房地产开发商非常了解如何将建筑和空间有效地用作宣传。

为2024年的世界感到高兴的十个理由

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到《抑制热情》的大结局,这一年其实并不算太糟。

2025年德国大选:主要的竞选承诺是什么?

各大政党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计划,以重振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命运。

“市场恐慌”:巴西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跌至新低

总统在面临其第三个任期内的最大挑战。

特朗普过渡团队寻求在“第一天”让美国退出世卫组织

美国的迅速退出将使全球卫生机构失去主要资金来源,并削弱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谷歌推动重新确立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在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一年之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带来了转机。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