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国官方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里面提到“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不过,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究竟涉及哪些方面,方案中并未给出较为全面、深入的回答。本文会对教师——尤其大学教师——的职责、使命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可以有多种解释,包括规律、思想、方法等。《师说》中还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之所以为师,固然因为其在学校中的职位、扮演的角色,更因为其自身为“道之所存”。教师只有掌握“道”(如孔孟之道、老庄之道等),才堪为人师表,学生才愿听讲、请教。
而“道”之掌握,非一朝一夕之事。《老子》中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教师应如“上士”那样,勤而“行道”。无论掌握孔孟之道、老庄之道还是西学之道等,都非易事,都需“终身行之”,并终身教人、引人、促人行之。
除“传道”外,“授业”也属于教师职责。《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教师应有其“专攻”之“术业”,并以此教尚未专攻此者或专攻此而有不足者。另外,韩愈《进学解》中有:“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因勤奋而专精,因嬉乐而荒废。教师专攻“术业”,乃至以其所专攻教人,都需勤奋——由勤学而精学,由勤学而博学,由勤教而广教。还要指出的是,要做好授业,既需“有教无类”,又需因材施教。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此处《书》指《尚书》,中国古代重要经典。孟子认为可以质疑经典。在传道、授业中,教师不应迷信书本、拘泥于书本。列宁演说《青年团的任务》中有:“你们不仅应当领会你们学到的知识,并且要用批判的态度来领会这些知识,使自己的头脑不被一堆无用的垃圾塞满,而能具备现代有学识的人所必备的一切实际知识。”教师应该有批判的态度,并教会学生批判的态度。做到此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真正发挥其创造力。
教师还应对学生解惑。要成功完成解惑的任务,教师自己应力求“不惑”,至少在其熟识的学科领域,在其专攻的“术业”领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夫子四十而能“不惑”,其他人五十能“不惑”就非常了不起。对教师而言,“不惑”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为自己解惑而达致“不惑”,二是为学生解惑而达成共同“不惑”。
关于解惑,教师不仅应解学生对书本知识之惑,还应解其对现实社会之惑。这样,教师不应回避与学生探讨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近期热点问题。就这些问题而言,教师应能为学生提供较有说服力的观点、答案,而这又与其所传之“道”、所授之“业”一致。还要指出的是,教师有时也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之惑,这更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如何做到“不惑”?如何做到使人“不惑”?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应将学与思、博学与深思(慎思)结合起来。而《中庸》又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做到“不惑”,除博学、慎思之外,明辨是重要的,笃行也是有益的。
《三国志•邓艾传》中记载:邓艾年少时读到陈寔的碑文中有:“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于是他改叫邓范,字士则。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行为士则”或“行为世范”都非易事,但不可不以此自勉。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应从“言教”角度理解,还应从“身教”角度认识。儒家重视“身教”,认为它重于“言教”,其效果优于“言教”。宋代李吕《师正堂》诗中有:“算来身教易为功”。
对“身教”来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非常重要。“满口马列主义、满腹男盗女娼”者应该受到唾弃,不应在大学讲坛上道貌岸然地教书育人。如果这样的伪君子当上老师,教出的也会是言行相悖的学生。然而,目前中国大学里几乎充斥这种“两面教师”。
2023大年除夕,西南大学一女博士生发微博爆料,其导师、二级教授赵明利用职权胁迫她保持不正当关系长达三年,而她在通过论文答辩后仍未获博士学位。有必要提及的是,除法理学外,赵明还研究儒家思想,出版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等。他真可谓“满嘴仁义道德”。而这样的“教育蟑螂”,在我们这个时代貌似“象牙塔”的“蟑螂塔”中,密密麻麻。
教师必须以其“身教”,与“教育蟑螂”们划清界限,使自己成为“浊流”中的“清流”,这样才能使自己影响下的学生真正实现“不惑”,使他们不致成为新的“满口马列主义、满腹男盗女娼”者。这是教师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神圣职责。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最后一句话是:“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教师需成为拯救自己灵魂者,也成为拯救其他众多灵魂者——这正是教师职责的核心所在。《庄子•养生主》中有:“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教师作为“传火者”,虽然自身迟早会“穷于为薪”,但火会传而无尽,“道”会传而无尽,被拯救的灵魂会传而无尽。
(注:林原,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教育研究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